第五百八十章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五百八十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天色微明,摧枯拉朽的勝利並沒有如預想那樣來臨,戰鬥還在持續。這已經是距離爆破之後的兩個時辰了。高句麗人還在抵抗,他們的鬥志還在,他們在每一個角落進行著抵抗。
兩個時辰的觀戰下來,李世民沒有露出疲倦,反倒是精神亢奮,紅光滿面的樣子。
此刻的李世民,瞇著眼睛看著遠處爆破之後大約五十步寬的城墻缺口,問了一句:“自成,先有威力巨大的爆破,後有順利的入城掩殺,為何高句麗人還在抵抗?”
正常情況下,敵人在遭遇到爆破這種“奇詭”且威力巨大的打擊後,精神上應該崩潰才對。這一點在安東城已經實踐過了,但是為何在這裏不行呢?
這個問題有點繞,但是並不難回答。李誠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陛下,臣以為,高句麗殘部還在抵抗,該因其精神領袖猶在。”
“乙支文德麽?到了這等關頭,還不肯降麽?”李世民的語氣裏多了三分肅然,眼神看向城池的方向也多了一些尊敬。
“此君梟雄也,滅其肉身不難,使其降則……”李誠沒有繼續往下說,熟讀史書的李世民,不難從歷史上的人物裏找到答案。實際上在中華歷史上,類似的豪傑之士不勝枚舉。
說道乙支文德,李誠的心思實際上是在想另外一個時空的大X宇宙國。歷史上高宗滅高句麗後,獲其民而遷徙至後來的皖北一代,就是出清朝造反的撚軍那一代。
從理論上說,撚軍這票人大概率的繼承了高句麗人的血統,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畢竟唐朝以後的中原地區,經歷了無數的戰亂,人口遷徙也很頻繁,到底還剩下多少高句麗人的後裔在這一帶生活,真的不好說。
只不過中華文明太過燦爛輝煌了,不屑於去牽強附會的給自己找一個名聲顯赫的祖宗。
李誠沒有繼續往下說的原因是城內升騰起一道煙柱,看見這一幕的李誠悠悠的嘆息一聲:“唉!”李世民見狀認可的點點頭:“隨朕進城吧。”
乙支文德的結果,李誠和李世民都猜到了,那就是——***!
“一代梟雄選擇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人生之旅。”李世民感慨了一聲,李誠在一旁稍稍猶豫了一下,沒有開口評價。
李世民察覺到他的反應,笑問:“自成可是另有話說?”李誠搖搖頭,心裏還不確定。
百騎護衛著李世民往城門口去的路上,李誠策馬稍稍落後,心頭警惕的看著四周。一種奇怪的感覺,讓李誠提高警惕。進城不久,便遭遇一夥唐軍,每個人都笑呵呵的,扛著大包小包的從一處宅子裏出來。
遭遇百騎,這些士兵頓時慌了,紛紛丟下手裏的包袱,站在路邊垂頭不語。
李誠豎起耳朵仔細聽了聽,城內不斷有哭喊聲夾著獰笑聲,這是失控了啊。
長孫無忌策馬上前,指著這群士兵怒喝:“李道宗、李績何在?”
長孫無忌負責軍紀這一塊,按說這是本職工作,但是他上來就點李道宗和李績的名字,這就意味深長了。正常情況下,李誠自然是關我屁事的節奏,安心看戲就好了。
可惜,長孫無忌太聰明了,至少是李誠看來聰明的過頭了。戰爭剛剛結束,就迫不及待的跳出來,看似在為皇帝分憂,壓制一下功臣們,免得尾大不掉。也正因為他著急了,才有了李誠反擊他的契機。
至於李誠為何要在這個節骨眼上給長孫無忌難看,需要理由麽?看看歷史上的高宗和武則天都怎麽對付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就知道了。為了李治,李誠必須搞長孫無忌。李治好了,李誠和他的家才會好,這邏輯沒毛病。
長孫無忌請示了一下李世民,攔住一支巡邏隊,讓人帶路去找李道宗和李績。城內的戰事還沒完全結束,這也是兩人沒有及時去請李世民進城的原因。
李世民是自己主動提前來的,畢竟戰事沒徹底結束,局部還有抵抗者,萬一傷到李世民算誰的?這會李績和李道宗都不會去請李世民進城,自然也不會去約束下面的士兵。
其實這事情在李誠看來就不算什麽大事,這年月唐軍的紀律算是很好的了。
李世民決定在原地等待,翻身下馬步行走走看看,走了一段回頭沒看見李誠,到了嘴邊的話也憋回去了。往遠處望一眼,看見李誠站在一處宅院前便轉身走過去。
“自成怎麽停下了?”李世民走到身後才問話,李誠聞言回頭施禮:“臣失禮了。”
李世民擺擺手:“自成停步,自有道理,說來朕聽一聽。”說是這麽說,李誠不說出一一二三來,李世民的小本本可不是擺設。
李誠指著眼前的宅子道:“臣觀此宅與長安的宅子樣式無異,不禁遙想當年在高昌,所居的宅院有類漢家格局。漢武帝打壓豪強,遷富戶於長安,才有西域漢家鐵騎縱橫,澤延後漢。光武帝與門閥世家妥協,終有黃巾之亂。”
都說劉秀的人生是開掛的人生,甚至有人覺得他是個穿越者。在李誠看來,就算劉秀是個穿越者,也是個沒文化的穿越者。不然怎麽理解他居然與門閥世家妥協呢?西漢留下的基礎其實不差,劉秀完全可以做到壓制門閥,而不是妥協。
劉秀不是穿越者的最有力的證據,應該是印刷術。不會活字印刷,雕版都不會?雕版印刷的出現是在中晚唐,宋朝大發展,明清達到了巔峰。
這時候提兩漢並不是李誠的真實目的,只不過他需要一個話題來解釋自己的行為和勾起李世民的註意罷了。提到兩漢,提到高昌,李世民不禁微微一楞,看了一眼李誠,發現他的神態正常,真的是無心之語的有感而發。
李誠還在繼續:“四夷仰慕中原錦繡而效仿之,中原強則跪舔,中原弱則撕咬。古往今來,莫不如是。”這個道理李誠反覆強調,此刻不過是老調重彈,但是李世民卻深有感觸道:“自成所言善也,前漢之初有白登山之恥,我大唐也有渭水之辱。”
李誠聽他這麽說,轉身正色長揖道:“陛下能牢記恥辱,勵精圖治,臣為大唐賀,為天下百姓賀。今陛下被堅執銳,親至遼東滅高句麗,此功績猶勝前漢,臣請陛下登泰山。”
這話聽著是一點毛病都沒有,李世民親征自然是滅國的首功。李世民在開心之餘,不免心存疑念。暗道:自成所賀所請,可謂早有布局,才有今日水到渠成。適才輔機所為……
怎麽說呢?這一趟是李世民親征,長孫無忌抓住軍紀的問題大做文章,間接的往皇帝臉上抹黑了。此其一也,李世民稍稍沈思後,聯想到高昌滅國後侯君集等人的結果,不禁心裏為刺疼了。同樣是功臣,上次侯君集被下獄,留下了後來謀反的禍根。
說的難聽一點,已經逼反了一個了,還要再逼反李績和李道宗麽?輔機就算是好心,就算是無心之過,似乎也有點操之過急了吧?
所以說人心是最覆雜的東西,李誠不過是稍稍的提一嘴,主要話題還不是高昌之戰,李世民就浮想聯翩了。這恰恰是李世民最大的弱點,或者說是君王共同的弱點——多疑。
長孫無忌利用的李世民多疑,借機打壓李績和李道宗,是為了今後在朝堂裏的話語權。只是沒想到,他這個螳螂在前,後面還有李誠這個黃雀,同樣的手段給他的腰眼捅了一刀,還是非常隱蔽的那種手法,李世民根本就沒察覺到李誠的真實目的。
“唉,泰山行罷,朕也算是圓滿了。昔日老臣子雕零泰半,朕思之不免感嘆。”李世民被李誠引著說出這麽一番話來,讓李誠想起了一件事情。
“陛下念舊,不妨建一樓閣,豎名臣良將畫像於其上。以彰陛下之心。”李誠說的是啥啊?淩霄閣唄,這建築按說今年就該建好的,不知道為何現在還沒建成。
李世民聽了驚喜道:“自成知我!”連“朕”都不用了,直接上“我”。可見李誠的話是說道心坎上了,李世民激動的發音都抖的。
“陛下,此事臣有一請。”李誠正色行禮,李世民心情愉快,點頭道:“講!”
“入此閣者,當以淺邸舊臣為前提,才能達到陛下所想之目的。”李誠很正式的表達後,李世民楞住了,這話先把自己給摘出來,真的讓人意外的很。
“自成之功,足以入閣也。”李世民就此做了態度,李誠卻搖搖頭:“陛下,不妥啊。臣年歲太淺,入朝之時,大唐已經出現盛世的端倪。有臣沒臣,貞觀盛世都會被記載史冊。臣知道陛下不肯虧待功臣,然則非要把臣列入其中,臣心難安啊。”
李世民還想說什麽,看見長孫無忌、李道宗、李績出現,點頭嘆息道:“朕知自成之心也。”沒有明說,但是李世民的態度還是給出了個答案,他覺得李誠是擔心風頭太盛。huo藥的事情已經很難隱瞞了,李誠再入淩霄閣,還不得被人買兇殺人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天色微明,摧枯拉朽的勝利並沒有如預想那樣來臨,戰鬥還在持續。這已經是距離爆破之後的兩個時辰了。高句麗人還在抵抗,他們的鬥志還在,他們在每一個角落進行著抵抗。
兩個時辰的觀戰下來,李世民沒有露出疲倦,反倒是精神亢奮,紅光滿面的樣子。
此刻的李世民,瞇著眼睛看著遠處爆破之後大約五十步寬的城墻缺口,問了一句:“自成,先有威力巨大的爆破,後有順利的入城掩殺,為何高句麗人還在抵抗?”
正常情況下,敵人在遭遇到爆破這種“奇詭”且威力巨大的打擊後,精神上應該崩潰才對。這一點在安東城已經實踐過了,但是為何在這裏不行呢?
這個問題有點繞,但是並不難回答。李誠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陛下,臣以為,高句麗殘部還在抵抗,該因其精神領袖猶在。”
“乙支文德麽?到了這等關頭,還不肯降麽?”李世民的語氣裏多了三分肅然,眼神看向城池的方向也多了一些尊敬。
“此君梟雄也,滅其肉身不難,使其降則……”李誠沒有繼續往下說,熟讀史書的李世民,不難從歷史上的人物裏找到答案。實際上在中華歷史上,類似的豪傑之士不勝枚舉。
說道乙支文德,李誠的心思實際上是在想另外一個時空的大X宇宙國。歷史上高宗滅高句麗後,獲其民而遷徙至後來的皖北一代,就是出清朝造反的撚軍那一代。
從理論上說,撚軍這票人大概率的繼承了高句麗人的血統,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畢竟唐朝以後的中原地區,經歷了無數的戰亂,人口遷徙也很頻繁,到底還剩下多少高句麗人的後裔在這一帶生活,真的不好說。
只不過中華文明太過燦爛輝煌了,不屑於去牽強附會的給自己找一個名聲顯赫的祖宗。
李誠沒有繼續往下說的原因是城內升騰起一道煙柱,看見這一幕的李誠悠悠的嘆息一聲:“唉!”李世民見狀認可的點點頭:“隨朕進城吧。”
乙支文德的結果,李誠和李世民都猜到了,那就是——***!
“一代梟雄選擇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人生之旅。”李世民感慨了一聲,李誠在一旁稍稍猶豫了一下,沒有開口評價。
李世民察覺到他的反應,笑問:“自成可是另有話說?”李誠搖搖頭,心裏還不確定。
百騎護衛著李世民往城門口去的路上,李誠策馬稍稍落後,心頭警惕的看著四周。一種奇怪的感覺,讓李誠提高警惕。進城不久,便遭遇一夥唐軍,每個人都笑呵呵的,扛著大包小包的從一處宅子裏出來。
遭遇百騎,這些士兵頓時慌了,紛紛丟下手裏的包袱,站在路邊垂頭不語。
李誠豎起耳朵仔細聽了聽,城內不斷有哭喊聲夾著獰笑聲,這是失控了啊。
長孫無忌策馬上前,指著這群士兵怒喝:“李道宗、李績何在?”
長孫無忌負責軍紀這一塊,按說這是本職工作,但是他上來就點李道宗和李績的名字,這就意味深長了。正常情況下,李誠自然是關我屁事的節奏,安心看戲就好了。
可惜,長孫無忌太聰明了,至少是李誠看來聰明的過頭了。戰爭剛剛結束,就迫不及待的跳出來,看似在為皇帝分憂,壓制一下功臣們,免得尾大不掉。也正因為他著急了,才有了李誠反擊他的契機。
至於李誠為何要在這個節骨眼上給長孫無忌難看,需要理由麽?看看歷史上的高宗和武則天都怎麽對付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就知道了。為了李治,李誠必須搞長孫無忌。李治好了,李誠和他的家才會好,這邏輯沒毛病。
長孫無忌請示了一下李世民,攔住一支巡邏隊,讓人帶路去找李道宗和李績。城內的戰事還沒完全結束,這也是兩人沒有及時去請李世民進城的原因。
李世民是自己主動提前來的,畢竟戰事沒徹底結束,局部還有抵抗者,萬一傷到李世民算誰的?這會李績和李道宗都不會去請李世民進城,自然也不會去約束下面的士兵。
其實這事情在李誠看來就不算什麽大事,這年月唐軍的紀律算是很好的了。
李世民決定在原地等待,翻身下馬步行走走看看,走了一段回頭沒看見李誠,到了嘴邊的話也憋回去了。往遠處望一眼,看見李誠站在一處宅院前便轉身走過去。
“自成怎麽停下了?”李世民走到身後才問話,李誠聞言回頭施禮:“臣失禮了。”
李世民擺擺手:“自成停步,自有道理,說來朕聽一聽。”說是這麽說,李誠不說出一一二三來,李世民的小本本可不是擺設。
李誠指著眼前的宅子道:“臣觀此宅與長安的宅子樣式無異,不禁遙想當年在高昌,所居的宅院有類漢家格局。漢武帝打壓豪強,遷富戶於長安,才有西域漢家鐵騎縱橫,澤延後漢。光武帝與門閥世家妥協,終有黃巾之亂。”
都說劉秀的人生是開掛的人生,甚至有人覺得他是個穿越者。在李誠看來,就算劉秀是個穿越者,也是個沒文化的穿越者。不然怎麽理解他居然與門閥世家妥協呢?西漢留下的基礎其實不差,劉秀完全可以做到壓制門閥,而不是妥協。
劉秀不是穿越者的最有力的證據,應該是印刷術。不會活字印刷,雕版都不會?雕版印刷的出現是在中晚唐,宋朝大發展,明清達到了巔峰。
這時候提兩漢並不是李誠的真實目的,只不過他需要一個話題來解釋自己的行為和勾起李世民的註意罷了。提到兩漢,提到高昌,李世民不禁微微一楞,看了一眼李誠,發現他的神態正常,真的是無心之語的有感而發。
李誠還在繼續:“四夷仰慕中原錦繡而效仿之,中原強則跪舔,中原弱則撕咬。古往今來,莫不如是。”這個道理李誠反覆強調,此刻不過是老調重彈,但是李世民卻深有感觸道:“自成所言善也,前漢之初有白登山之恥,我大唐也有渭水之辱。”
李誠聽他這麽說,轉身正色長揖道:“陛下能牢記恥辱,勵精圖治,臣為大唐賀,為天下百姓賀。今陛下被堅執銳,親至遼東滅高句麗,此功績猶勝前漢,臣請陛下登泰山。”
這話聽著是一點毛病都沒有,李世民親征自然是滅國的首功。李世民在開心之餘,不免心存疑念。暗道:自成所賀所請,可謂早有布局,才有今日水到渠成。適才輔機所為……
怎麽說呢?這一趟是李世民親征,長孫無忌抓住軍紀的問題大做文章,間接的往皇帝臉上抹黑了。此其一也,李世民稍稍沈思後,聯想到高昌滅國後侯君集等人的結果,不禁心裏為刺疼了。同樣是功臣,上次侯君集被下獄,留下了後來謀反的禍根。
說的難聽一點,已經逼反了一個了,還要再逼反李績和李道宗麽?輔機就算是好心,就算是無心之過,似乎也有點操之過急了吧?
所以說人心是最覆雜的東西,李誠不過是稍稍的提一嘴,主要話題還不是高昌之戰,李世民就浮想聯翩了。這恰恰是李世民最大的弱點,或者說是君王共同的弱點——多疑。
長孫無忌利用的李世民多疑,借機打壓李績和李道宗,是為了今後在朝堂裏的話語權。只是沒想到,他這個螳螂在前,後面還有李誠這個黃雀,同樣的手段給他的腰眼捅了一刀,還是非常隱蔽的那種手法,李世民根本就沒察覺到李誠的真實目的。
“唉,泰山行罷,朕也算是圓滿了。昔日老臣子雕零泰半,朕思之不免感嘆。”李世民被李誠引著說出這麽一番話來,讓李誠想起了一件事情。
“陛下念舊,不妨建一樓閣,豎名臣良將畫像於其上。以彰陛下之心。”李誠說的是啥啊?淩霄閣唄,這建築按說今年就該建好的,不知道為何現在還沒建成。
李世民聽了驚喜道:“自成知我!”連“朕”都不用了,直接上“我”。可見李誠的話是說道心坎上了,李世民激動的發音都抖的。
“陛下,此事臣有一請。”李誠正色行禮,李世民心情愉快,點頭道:“講!”
“入此閣者,當以淺邸舊臣為前提,才能達到陛下所想之目的。”李誠很正式的表達後,李世民楞住了,這話先把自己給摘出來,真的讓人意外的很。
“自成之功,足以入閣也。”李世民就此做了態度,李誠卻搖搖頭:“陛下,不妥啊。臣年歲太淺,入朝之時,大唐已經出現盛世的端倪。有臣沒臣,貞觀盛世都會被記載史冊。臣知道陛下不肯虧待功臣,然則非要把臣列入其中,臣心難安啊。”
李世民還想說什麽,看見長孫無忌、李道宗、李績出現,點頭嘆息道:“朕知自成之心也。”沒有明說,但是李世民的態度還是給出了個答案,他覺得李誠是擔心風頭太盛。huo藥的事情已經很難隱瞞了,李誠再入淩霄閣,還不得被人買兇殺人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